云南十六个产区十九座普洱茶茶山的详细剖析

 

        普洱茶的爱好者都知道买茶首选原料,茶叶原料首选“景迈”、“班章”、“易武”的,但这些地方的茶究竟好在什么地方,他们的品质特点究竟是什么,就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了,下面小编就为您详细剖析云南十六个产区十九座普洱茶茶山。

      

        俗话说:“初级看厂,中级看山,高级看茶”,但是不管是哪一个级别的茶友,只有了解了云南每一个茶区,所产茶的茶性特点,才能买到品质保证,值得收藏的普洱茶。

        云南茶叶的总体特质

        普洱茶由于产区不同,加工工艺云南茶叶总体品质特点:云南地形气候环境特殊,高纬度、高海拔,低纬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其主要特点表现是:区域性差异明显,垂直变化十分显著;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布不均。这样的条件下,加上部分茶种与生长形态不同,各茶山茶叶茶质有着明显的不同特点。若以相同茶种、生长形态、制作过程等相同客观条件下,云南茶区出现“北苦南涩”、“东柔西刚”的特点和口感也不尽相同。云南的普洱茶分布主要有十六个产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云南十六个产区十九座普洱茶茶山的特色和产区地理情况吧。

        1、布朗

        茶区位置:布朗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的所在地。布朗山面积1016平方公里,布朗族为古代濮人的后代,可以说是茶叶的始祖,是他们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布朗山的南部和西部与缅甸接壤,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

        布朗族是西双版纳最早的原住民之一,也是茶文化的源头。国营勐海茶厂时期布朗山茶区初制所,包含布朗山与新、老班章,一年可收鲜叶300多吨,大约可制成晒青毛茶80多吨。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口感刺激性稍强,舌面上颚中后段稍苦,上颚香浓味重,区别于班章茶。

 

        2、班章

        茶区位置:班章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旧有的布朗山初制所所在地,有新、老班章茶区之分。国营勐海茶厂于1988年于新班章现址,种植3502亩新茶园。栽培型的古茶园数千亩,主要分布在老班章、老曼娥等地。

       “班章”二字源自傣语:“巴渣”,意为:“一条鱼”。汉语音译为:“班章”。这就是班章的含义及新、老班章的由来。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这里介绍的是老班章茶区的茶质特点。其在云南的大叶种中,与布朗山香型和口感相似,然质较重、口感刺激性更强、舌面的苦味很重,香气下沉,舌尖与上颚表现不明显。

        3、景谷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景谷县,景谷乡海拔二千二百米,四季气温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度有着悠久的种植、生产及经营茶叶的历史据史载,早在咸丰年间,景谷乡的民众就在文笔山大石寺、苦竹山、马鹿山等地种茶自食自用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历史上茶农一直在采摘利用、加工、销售。小景谷是著名古的原产地之一现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树群落绝大多数直径有碗口粗细,树龄约200年以上。

        相传神农氏尝百草中毒之后,经普洱到达景谷大石寺脚下的原始森林中毒性发作,无奈随手抓一把绿叶嚼咽下去,突然感觉全身舒服,精神焕发。神农氏发现这种野生的树叶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便号令当地百姓移植栽培,这种野生的树叶来食用,以保安康,并把它命名为“茶”。

        传说只是民间一种美好愿望之体现,但小景谷乡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却是不争的事实。据史载,早在咸丰年间,景谷镇(今景谷乡)的民众就在苦竹山、马鹿山等地种茶自食自用。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历史上茶农一直在采摘利用,加工,销售。苦竹山是著名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现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树群落绝大多数直径有碗口粗细,最大的一棵直径0.5米左右,树高4.4米,树龄约160年以上。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条索不长,叶质厚,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偏苦为其特色,时有轻发酵香甜味。

 

        4、邦崴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

        位于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村里附近有数百亩老茶林,产量不大。村内有一棵世界闻名的一千多年过渡型茶树,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邦崴村新寨家。邦崴村及周围村寨曾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先民所制作的石斧等器具。有学者认为,在邦崴古茶树生长以前,古代濮人就已遍植茶树,后因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至今只剩下最耐寒霜、树龄最老的一棵。也就是说,澜沧邦崴地区种植茶树的历史应不止千年。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香甜质重饱满,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层次明显。

        5、南糯

        茶区位置:南糯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于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的所在地。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古代南糯山居民以哈尼族为主,族人将吃不完的竹笋制成笋酱,为当时地方首领所喜爱,要求山寨每年以这种笋酱进贡,后来就把此山称作南糯山。

        哈尼人最早在南糯山上开始种植茶叶。目前南糯山茶区保留着1000多公顷混生的古老茶园,其中有1000年以前布朗族所栽种、荒废并遗留的古茶园。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香扬清甜、口感刺激性较高的代表性茶品,上颚中段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汤质滑口涩度稍高。

 

        6、革登

        茶区位置:革登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它地处六大茶山的东北部,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以倚邦茶山相邻。

        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莱阳河一带。如今革登茶山的老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500亩。以目前革登茶山实际的状况,可说很难量产茶品,名列六大茶山,但可谓名存实亡。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有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7、蛮砖

        茶区位置:蛮砖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属于古六大茶山茶区。地处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

        过去蛮砖的茶叶每年产量达万担以上,大部分被运往易武加工和销售。虽同属六大茶山,但在以往一直不如其它茶区被重视,也因此这里的茶山和古茶园才得以较为完好的保存。目前蛮砖茶区的茶质还保持着较好的水平。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和其它六大茶山相比较,茶叶的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的口感质厚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气较沉,不如曼萨、易武的香气高扬,近年来茶质的表现还在很高的水品上。

        8、无量

        茶区位置:云南省大理、思茅地区无量山茶区。

        无量山古称蒙乐山,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世人认识无量山,更多是缘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在《天龙八部》的开篇中,段誉随普洱茶商马五德来到无量山,误入无量剑湖宫,进入石洞看到神仙姐姐塑像,练成“凌波微步”。这当中金庸先生便给我们描绘出壮美的无量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物产丰富,飞禽、走兽、草药;怒放的各色山茶,在月色下摇曳生姿;山崖上如玉龙悬空的大瀑布,怒涛汹涌、水流湍急的澜沧江。无量山,在金庸先生笔下占尽了风头。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舌面中段香甜回甘,香在上颚中段,苦涩度不高,因茶区生产范围大,较无个别茶区特色。

        9、易武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原属古代曼撒茶区。

        易武地名为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易武有个花蛇洞地名由此而得。易武在唐代属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元代属车里军民路,明代属车里宣慰司,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将其辖地划分为十二个版纳时,易武与倚邦、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版纳整董,汉话则称整董版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将易武、倚邦划入元江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吴三桂仍将易武、倚邦划回车里宣慰司管辖。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车里宣慰司管辖的澜沧江以东的六个版纳划归普洱府,易武也随之划归普洱府,易武茶山称为普洱府的贡茶收采地。进入民国后,1927年易武划归镇越县,1930年易武街成为镇越县治所驻地。

        易武茶区包含整个易武乡的产茶区,也包含着过去的慢撒茶山。易武茶区现在老树茶比较多的有易武、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等地。倚邦土千总曹当斋的后人曹仲益先生生前在回忆文章中也写道:“六大茶山易武占一山半。”说明历史上易武茶山的面积在六大茶山中居首位。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易武茶属于曼撒茶区,香气和口感都类似于曼撒茶,属于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刺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曼撒茶区的原因一样使得近年来汤质较薄。

        10、倚邦

        茶区位置:倚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井”,即茶井的意思。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360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

        与易武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而最低的地方只有565米。倚邦茶区内有大叶种和中小叶种茶树。根据有关专家的审定,倚邦茶区内的中小叶种品质不但优于当地的大叶种,而且优于其它省份的中小叶种。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有蜜感,稍苦,舌后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11、千家寨

        茶区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金竹山千家寨。

        在千家寨上万亩野生茶树群落中,有一珠树高25.6米,胸径0.89米的最大野生茶树(上坝1号)。据专家考证,此树树龄为2700年,为迄今发现的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野生茶树,被冠以“野生茶王树”的美称。它对于研究茶叶的起源等方面有重要的科考价值。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青揉不成条是其早年特色。上颚中后段清甜香,舌面微苦,茶质较淡薄。

        12、攸乐

        茶区位置:攸乐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属于古六大茶山茶区,是唯一不在勐腊县的正山。这里古称攸乐,如今被称作基诺山。

        面积是古六大茶山中比较广的,这里的古茶园面积达到了1万亩左右。海拔在575米至1691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8—20摄氏度。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如今遗存的古茶园还有2000余亩,茶树的直径大多在80厘米以上。自古以来,攸乐茶山民间就有加工少量的竹筒茶,茶叶大多被易武、倚邦等外地茶商以散茶收购。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型和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气高扬、汤水柔和、舌面苦涩度较高,因茶树的树龄较小,茶性较烈。

        13、景迈

        茶区位置:景迈位于思茅市澜沧县。景迈茶区涵盖了澜沧县景迈村与芒景村,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栽培型古茶园,是目前云南省所发现最大规模的古茶园。

        根据专家学者的考证景迈茶区的历史根源,认为这片古茶园早在公元696年即由布朗族的祖先开始种植,距今已有1200多年,后来经过几个朝代的连片开垦种植,至今已达1万多亩的规模。古茶林内,老茶树上还有一种寄生植物——螃蟹脚,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青颜色青绿,条索较短,以轻发酵甜香着称之茶区,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汤质滑、较薄。

        14、莽枝

        茶区位置:莽枝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地处革登山西南方,蛮砖茶山西面,传说是诸葛亮埋铜之地。

        莽枝古茶山为江内六大茶山之一。江内六大茶山是指:攸乐古茶山,革登古茶山,倚邦古茶山,莽枝古茶山,蛮砖古茶山,慢撒古茶山。 莽枝山,紧连革登茶山和孔明山,面积比倚邦茶山小。莽枝茶山至少在元朝已有成片茶园。莽枝山脚下的曼赛、速底等村寨,有上千年的历史,一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明朝末年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古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莽枝山,本是一块古茶区,元、明时期早已茶园成片,普洱府成立之前,已有汉商进到莽枝茶山买茶。由于当时六大茶山还是车里宣慰司的辖地,汉人在六大茶山定居的还不多,汉商们进到茶山买茶大多借住在当地的少数民族家中,汉商中有尊重民俗、诚挚待人之人,也有心术不正、胡作非为之徒。

        普洱府经历战乱后,在多处矛盾未平的形势下诞生。六大茶山虽然划归了普洱府,但茶山仍不安宁,雍正十年(1732年)茶山土千户刀兴国又率众起义,莽枝茶山再次起战火,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剿抚兼施将刀兴国的反抗弹压下去。倚邦的曹当斋坐上了六大茶山总管的位置,在曹当斋的调抚下,茶山终于恢复了宁静。从乾隆初年开始,莽枝茶山和其他五个茶山一道逐步走向太平、兴旺、繁盛。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与倚邦、革登香型和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有蜜感、汤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15、勐库

        茶区位置:勐库位于临沧市双江县。临沧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万多亩,海拔高度为2200-2750米。勐库野生古茶树属于野生型野生茶,在进化形态上,比普洱茶种还原始。

        树种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基因原始,产于高海拔寒冷地区,该茶种特具抗逆性强、抗寒性很强等特点,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特有勐库种。

        特色:茶质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劲扬,不如六大茶山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16、曼撒

        茶区位置:曼撒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曼撒茶山进入了最辉煌的时代,据史料记载,这里茶叶的年产量达到了万担以上。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十三年,曼撒遭遇了两次大火,使得昔日繁荣的小镇被无情的毁灭,而第三次大火伴随着瘟疫更是将曼撒变成了一座荒城。
从此,离曼撒20公里处的易武迅速的取代了曼撒的位置,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以至于在民间,有不少的厂家和从业者把两个茶区所产的茶叶统归于易武。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在香甜茶系当中属于最具有特色的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的香气感饱满,优质茶的甘韵能扩及到两颊。近年来因为过度采摘和季节的因素影响,汤质变薄。

        17、巴达

        茶区区位置:巴达位于西双版纳州孟海县西部。巴达茶山有野生茶树群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资源。1961年在巴达大黑山发现一株高达50余米的巨大茶树,被称为“巴达茶树王”,树龄在1700多年,成为巴达茶区特殊的资源景观。

        两乡为哈尼、布朗、拉祜少数民族聚居山乡。 巴达古茶山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古树参天、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为大理茶种,著名的1700多年野生"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里,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6000亩。同一山区还分布有3451亩栽培型占茶园资源。

        贺松大黑山海拔1760-2000米,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地面积5平方公里,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大理茶树树基部围最大2.5米,大理茶小苗(树高80厘米以下)随处可见。野生"茶树王"位于大黑山中间的缓坡带密林之中,海拔1910米。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数量少,口感类似于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但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的气味。

        18、勐宋

        茶区位置:勐宋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南部。西双版纳有两个勐宋,分属勐海县和景洪市。这里介绍的是位于景洪市南部之勐宋。东与布朗山接壤,南部与缅甸交界。勐宋是傣语,意为高山间的平坝。

        于大勐龙、勐宋地区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为早期布朗族所栽种。野生茶品种中,当地布朗族区分为“甜茶”和“苦茶”,苦茶苦而不化,难入喉。茶农们采摘制茶的为甜茶类。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后段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味明显,难化。近年来因为易武茶价高,民间有的就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销售。

        19、滑竹梁子

        茶区位置:被人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和西双版纳之巅的滑竹梁子旅游景点,坐落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西部的勐海县勐宋乡境内,海拔2429米,地跨西双版纳勐宋乡蚌冈、蚌囡、曼吕3个村公所,是西双版纳旅游景点最高之山。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汤色浓黄透亮,回甘平缓但持久,香气较为突出。

文章来源网络

 

贵宾专线

400-926-2200

微信关注 大圆普洱